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快线网 > 情感

钟睒睒的“渔”与“鱼”

新闻快线网2025-04-05 07:52:48【情感】76人已围观

简介

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在8月之后,又一次以高规格访谈形式登上了央视《对话》的栏目,新华社也进行了报道。这一次,钟睒睒同样也是语出惊人:“为什么企业家不要盲目跨领域去直播带货?”“没有一个企业家是不算账的。”“垂直性的企业已经成商业的丛

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在8月之后,又一次以高规格访谈形式登上了央视《对话》的栏目,新华社也进行了报道。这一次,钟睒睒同样也是语出惊人:“为什么企业家不要盲目跨领域去直播带货?”“没有一个企业家是不算账的。”“垂直性的企业已经成商业的丛林,平面型的企业收割。”这几年赣南脐橙非常火,农夫山泉的脐橙品质很好,成为赣南脐橙的代表作。但是巨额投资建厂,一年却只开工40天,十年种橙路,却持续亏损,都知道农业之难,那么农夫山泉是怎么做的?钟睒睒凭什么敢说这些话?为什么他说自己依旧如履薄冰?为什么时隔四个月,央视要请钟睒睒再上央视?1做好农业,钟睒睒的答案很简单:就是给钱,多给钱,长期的给钱。但又不能直接给钱。钟睒睒不只是一个企业家,他曾在浙江日报当过农业记者,亲眼目睹过农民多收了三五斗却丰产不增收、无数农民在市场波动的困境中的挣扎,当年他写过像《白菊花生产的风波》《六万公斤蘑菇倒入新安江的教训》这些反映农民困境的报道。这些经历让他对农业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农业振兴是一门非常深刻的经济科学。只有用产业的方式,才能真正的授人以渔。所以钟睒睒在节目里说:“价格的稳定就是产业信心的稳定”。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农民的恒产是什么?就是土地和土地的产出。土地的产出变成品牌和消费品,有了稳定的客户,才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所以钟睒睒在节目里说:“我认为农业,首先要“业”,成家立业,作为一个人来说,“业”是非常重要的”。农夫山泉十几年探索下来的经验,当地农民眼看着自己的土地和脐橙收入越来越稳定,变成了自己家庭的一个事业,是非常兴奋和喜悦的,甚至有非常旺盛的学习热情,成为了非常进步的群体。有热情,有技术,把果园管理的越来越好,脐橙的品质越来越高,进而越来越有竞争力。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和浙江的那些制鞋村,扣子村一样,一旦农民有了自己的事业,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和学习能力,就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2最早在2006年的时候,农夫山泉的考察团队来到了江西赣州,他们发现这里的纽贺尔脐橙品质极高。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革命老区,同样也是贫困山区,这是触动钟睒睒感情最深的地方,这里除了橙子没有别的出路。虽然千难万险,但农夫山泉最终在07年决定投资建厂,到16年终于生产出第一瓶17.5°NFC(非浓缩还原汁)纽贺尔橙汁。一步踏入,农夫山泉就亏了整整九年。义务教育都完成一轮了。在13年的时候,赣南果园又爆发了集体性的“黄龙病”,对多个地区的果园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当时想要保存柑橘产业,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砍掉病树。但是很多农户不舍得砍,损失太大,没办法,农夫山泉只能自掏腰包,尽可能补偿大家的损失。甚至还得自费为果农安装防虫网。最后事情已经演变到,农夫山泉的工作人员需要参与改良育种,改良水土这些最基础的工作上。虽然当时投资在赣南的第一座工厂已经产能充足,但农夫山泉还是在2016年投资了第二座信丰工厂,一举让这里成为当时全亚洲最大的柑橘加工基地。甚至为了提高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主动把脐橙的收购价,从1元抬高到了2.6元,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徙木立信”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理想的实践。工厂落成之日,钟睒睒还召开了一场名为“农民富,中国强”的演讲,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果农们看到了农夫山泉坚定和果农站在一起的决心,果农们的信心也空前高涨。也让农夫山泉真正来到了农业的深水区。到了今年,农夫山泉直接上了高科技:黄龙病搜索犬。结果,汪汪队直接立大功,工作犬在黄龙病综合防治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实,早在2017年,农夫山泉就组建了专门的“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研究小组”,经过七年的不断努力,农夫山泉已经投入超过千万元,取得了显著进展,黄龙病搜索犬便是该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谁能想到,来农夫山泉上个班,最后真的成了农夫呢?最后连狗都养上了。农业的确是太难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最终,上市当年就卖出了2000吨,如今更是每年能卖出三万吨。即便如此,这个板块目前依然还是亏损状态。但不重要。首富嘛,对钱有不一样的理解,用钟睒睒的话说,这是战略性亏损。战略在哪里呢?品牌起来了,技术积累了,关键是当地的农民富了,产业链建设起来了。这些是不在账面上的沉淀财富,也是探索共同富裕的一种形式。所以钟睒睒说:“没有一个企业家是不算账的。但关键是算的是啥样子的帐,是农民的账还是社会效益的账。一个产业要同时对农民、对自己的工人、对社会都有价值,这才是完美的工业化。”有了这套系统,最终盈利,共同的富裕,只需要时间和耐心。这是我们的现代化农业进程中,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3农业是非常艰难的,几千年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的处境一直没有很大的改善。从生产到销售,农业看似容易,但是想要做好,门槛却非常高。关键在销路上:没有产品,不成产业。没有稳定的销路和价格,农民就不舍得投入,品质就会变差,然后恶性循环。所以钟睒睒会说:“垂直性的企业已经成商业的丛林,但平面型的企业还是收割。”钟睒睒强调,他是赞同企业家为自己的产品带货的,这是天经地义。但是如果凭借自己的粉丝量和影响力,盲目的去带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产品,超出自己“知识体系”的货,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人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企业家同样也是。纽贺尔脐橙是中国现在的中柑所唯一一个柑橘院士向他介绍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这个品种想要做好橙汁,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他研究品种,不研究生产。所以,钟睒睒在节目里说“人的局限性,人的知识的有限性,在知识爆炸面前,人的个人知识系统越来越小“。钟睒睒不支持盲目的带货源于他内心对知识的敬畏、对自身渺小的坦诚,为什么农夫山泉用十几年的时间在赣南扎根,做这样一件看起来很慢的事情?因为把一个领域做深,做透,就是需要这么久。生命何其短暂,知识何其庞杂,一辈子能做透一件事情就很了不起了。 这就是一些看似热闹的网红带货救得了一时,但却救不了农业的原因。今年帮农民卖了,那明年呢?这一次价格好,给到农民一个错误的信息,觉得可以大规模种,明年不直播了卖给谁?农民敢投入吗?品质能保证吗?最后消费者还愿意买单吗?这是一个死循环的逻辑。真正的助农应该是授人以渔,这也是钟睒睒和农夫山泉的农业理想。农夫山泉和钟睒睒对于产业的深入度是非常高的,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的扎根田间地头。钟睒睒做农业记者的经历,让他对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也给了他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走出这个长久以来的农业困局的动力和深刻认知。钟睒睒说过“做农业,你要做成功,真的是要有情感的。”没有感情,大可以不去碰这些“慢钱”。但是慢有慢的价值,走暗路,进窄门,才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农业是个试金石,因为农业很苦,没有真正感情的人干不了。所以他才说:“对农业我是有情怀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农民,所以农民的心理我非常清楚。”钟睒睒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了实际行动,所以农夫山泉才会选择扎根在了赣南,甚至先后在赣南建立了两座脐橙加工基地。在赣南脐橙的故事中,农夫山泉不仅仅是提高了收购价格,还和农户签了4300张长期合同,建立了稳定的契约关系,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当地的农民才会如此欢迎农夫山泉,如此希望脐橙的故事可以一直讲下去,甚至在更多地方推广开来:这既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贤情节。他们是真的在用行动,去改变农业,去帮助农民,去实现那个“共同富裕”的理想。节目最后,航拍镜头越过湖水,在农夫山泉厂房前面出现六个鲜红的字:“农民富,中国强”。当年工厂建成的时候,当过农民的钟睒睒很激动,在这里请了300个农民兄弟过来做过一个演讲,这个六个字就是当年他演讲的标题。虽然我们实际上城市化率已经60%,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二元结构的问题。农民和他们的孩子到大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父母,老人却依旧在乡村。谁不想建设自己的家乡呢?谁愿意不远万里到大城市里漂泊呢?终究还是家乡没有机会,容不下年轻人。但是,年轻人都走了,家里的那些老人怎么办?那些依旧还落后的家乡,又由谁来建设呢?这是当今中国正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扶贫也好,修桥铺路也好,做产业也好,只要企业家们用他们擅长的,甚至独特个性的方式去实现共同富裕,无论对国还是家,还是一个个农民,都是好事。农夫山泉在赣南的脐橙故事,或许就是钟睒睒梦想当中的中国富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央视第二次专访钟睒睒,这场会议每年中央都会重点部署三农板块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而农夫山泉在这片土地上践行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七年。接连两次采访或许正是央视看到了农夫山泉模式的价值:通过产业的方式,用产业把消费品和农业连接起来。娟娟细流,终成江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很赞哦!(83)

相关文章

站长推荐